您目前所在位置    >   楚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楚星新闻 >> 论文著作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嘉宾演讲稿 -厉无畏
作者: 厉无畏     来源: 厉无畏     点击: 2315     更新时间: 2004-12-31     文章录入: chuxing

 

积极培育创意产业 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

 

厉无畏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

点击放大图片
视觉中国
        

 厉无畏,男,1942年11月生,汉族,浙江东阳人,经济学硕士,研究员。 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考入上海社科院研究生,主修工业经济与管理。1982年7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任职于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至今。先后任数量经济与经济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其间于1988-1989年赴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务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受聘为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常委,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东亚经济学会(EAEA)理事,上海市数量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会长。

主要业绩: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承包制研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主编)、《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机遇、问题与发展》(合撰)、《投入产出经济学》、《技术进步分析及其效果测定》、《动态回归预测法及其应用》、《企业常用现代管理方法》(主编)、《危机管理在企业》、《营销关系和关系营销》、《资源整合、市场组装: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价值链分解与整合战略》、《计量经济学》(译著)、《A战略--人和效益的关系》(译著)等。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9项。多次赴美国、日本、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讲学,在海外享有知名度。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一、创意产业: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和新趋势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等,其概念主要来自英语Creative Industries Creative Economy20世纪90年代,英国最早将“创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并且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国际著名的文化经济学家霍金斯(Howkins)在《创意经济》(The Creative Economy[1]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他认为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己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霍金斯指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在这个意义上,创意产业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很大的部门,有版权的产品(书籍、电影、音乐等)带来的出口收入超过了象汽车、服装等制造业。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英国1998年最大的单项出口为与辣妹(the Spice Girls)相关的产品。

实际上,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文化理念、思潮与经济实践。正如日本学者界屋太一在其《知识价值革命》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在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变革,是“知识价值革命”,人们将不再追求对资源、能源和农产品的更大消费,而追求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同时,对时间与智慧价值的追求,很明显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消费指向——未来与过去——既追求高产值的高科技时代,也追求高产值的手工艺时代。而创意产业则恰如其分满足了怀旧与创新在现实中的联接和融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文化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仅是起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传承文明等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产业,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等来达到提供就业、增加出口、提高税收、创造财富等目的。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将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亲自担任小组主席,而且还特别成立了文化媒体及体育部,目标是大力推进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提倡人的创造力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到2000年,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产值第二大的产业,占GDP7.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如果单就伦敦而言,创意产业的贡献度其实已经超过金融服务业)。目前,英国大约有12.2万个不同类型的创意产业公司,创意产业就业人口为195万,位居各产业首位。同时,英国创意产业的出口值在2001年高达103亿英镑,1997---2001年间,每年的出口增长率约为15%左右,几倍于其他行业的出口增长速度。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此外,与英国类似,芬兰、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文化政策对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均采取积极的态度,如《创造性的国家:澳大利亚联邦文化政策》指出:“这个文化政策还是一个经济政策。文化创造财富。------此外,文化增加价值。它对我们的创新、市场营销和广告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化是我国工业的品牌。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出口产品,是其他出口产品的重要附加物。它对我们的经济腾飞是不可或缺的。”

    在美国,虽然美国政府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文件,但创意产业却已是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从1996年开始,文化产品超过其他所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1997年美国生产了价值高达4140亿美元的书籍、影片、音乐、电影节目,以及其他的著作权产品,著作权成了全美排名第一的出口项目,超过了服饰、化学制品、汽车、计算机和汽车等。目前,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海外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

    在亚洲,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欧美一些国家稍晚,但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重视和扶持下,成长迅速。总体而言,香港的创意产业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香港贸易发展局首席助理经济师曾锡尧曾表示“创意工业不单在直接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亦为其它行业及经济活动注入创意元素,有助于提升香港各行各业的增值能力,巩固香港的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特首董建华在《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报告》中也指出,“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香港市民的知识智能、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灵活求变的能力,是发展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除了支柱产业外,我们还将推动创意产业,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元素。”香港贸易发展局2002年推出的《香港的创意工业》研究报告中称,2001年香港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2%,但2003年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受香港特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咨询报告《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指出,2001年香港创意产业为本地经济带来461.01亿港币,占GDP的比重为3.8%19962001年间,香港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1.8%,高于总就业人数0.8%的年增长率,创意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5.3%。同时,新加坡政府也在2000年推出它的跨世纪文化发展战略,开始加大了对文化领域的投入,2002年又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以推动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发展。据2002年的统计,新加坡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2.8%--3.2%,而且最近10多年来创意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和总就业人数的增长率。新加坡政府希望到2012年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能提高到6%,并且树立起“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势,同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府都已把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以达到进一步提升国家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在上海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创意产业应是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5000亿元,人均达到4900多美元,未来几年内上海将实现人均GDP5000美元到7500美元的历史跨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后,经济活动的商务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创新将大大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经济附加值,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率。上海的现代化进程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科教兴市”战略,并将其提到推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的高度,提出让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贯穿于城市生产与生活的全过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因此,“创新”是“科教兴市”的核心,而所谓创新驱动阶段,实际上就是以知识产业为经济主产业的阶段,或者说是以知识创新为经济发展主动力的阶段。

然而,上海目前的科教兴市战略中,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这固然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显然是不足的。事实上,在产品附加值中既有以科技为基础的使用价值,也有以文化为基础的观念价值。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价值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所以,当我们要努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时,也需要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参与。

所以,从上述意义上看,在新一轮上海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大力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重要依托,有利于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的创意产业,不仅符合当今发达国家和城市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而且也是实施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2.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于今后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样至关重要。

    国际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通过对世界各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产业(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递减;第二产业(制造业)的贡献率是先增长,然后慢慢走平;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的贡献率则始终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上海农业对GDP的贡献已经趋于零,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开始进入稳态,今后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第三产业,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长远来看必须走“三二一”道路。但从目前来看,第三产业在上海GDP的比重只占到50%左右,且去年以来还有所下降,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伦敦、东京、纽约、香港等国际中心城市的同类指标就已经超过了70%。不仅如此,在上海第三产业内部,一些传统行业即商业及低水平的服务业等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几年上海要“建立由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和都市产业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创意产业应该成为这一新兴产业体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创意产业不仅是新型产业,更是都市产业,而且从国际经验来看,它完全可以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它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例如一个磁盘的制作成本仅几元钱,可装有软件的磁盘则可卖到百元甚至千元。因此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能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优化第三产业本身的内部结构。此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由此看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对于优化上海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确实能起到重要作用

    3.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上海要成为世界级城市,除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外,还必须大大提升自己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力,而创意产业则是城市竞争力最主要的精髓之一。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也以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遐尔。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之所以与创意产业的繁荣联系如此紧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国家之间乃至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为竞争对手所知晓和模仿,要想始终领先对手,唯一的办法是不断创新,“只有创造力是无法模仿的,创造力也是最高端的宝贵资源”。因此,基于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正符合了当今国际大都市之间激烈竞争的特性;第二、国际大都市往往土地资源有限,商务成本很高,高成本要求高产出,另一方面,国际大都市真正的优势在于人的活力,集中了各种有创造力、有才华的人,并且通过工业制造、金融体系、政策扶持、市场传播等配套体系,把人的创意转化成巨大的社会财富。因此,创意产业作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是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真正拥有的比较优势,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精髓所在。上海要真正成为世界级城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而创意产业将在其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4.大力发展上海创意产业不仅可以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可以使上海真正分享举办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上海已经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世博会的举办不仅将成为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上海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且它对于上海的城市功能再造、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等都具有深远意义。世博会的本质是向世人展示世博会主办国和城市非同寻常的创新能力和成果,因而世博会也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创造、新产品的伟大聚会。毫无疑问,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支持,一个发达、繁荣的创意产业对于办好世博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国际经验来看,每一次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都会大大推进主办国特别是主办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2010的上海世博会,将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使上海和周边的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等长江三角洲城市一起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并以会展业为核心,带动娱乐、传媒、印刷、广告、设计、软件等相关的创意产业群的发展。

所以,归纳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对于上海新一轮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上海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将最终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地位,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上海创意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1.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虽然“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基础。长期以来,上海的影视业、出版业、广告业、时尚设计等行业曾一直处在全国领先地位。由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本身仅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被提出来,它被引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相当多的学术界和业务部门人士对创意产业的内涵、范围以及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陌生或模糊,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多样,同时产业内部之间又相互渗透和共生。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把创意产业纳入正式的统计范畴和指标核算体系之中,因此,我们也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创意产业在全国以及各省市的发展状况,更难以对此展开国际及国内各省市之间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我国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中与“创意产业”概念最为接近的是“文化产业”。上海统计局将“文化产业”的统计范畴确定为“从事物质文化产品的制造、流通以及提供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的行业的集合”,其中主要包括:教育业、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娱乐业、体育业、互联网服务业、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广告业、印刷业、文体用品及工艺品制造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按照这一界定,上海统计局对2002年上海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数据测算。结果显示,2002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39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文化产业”与一般人们所指的“创意产业”尽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差异。即便如此,上海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上还是排在国内一些发达省市如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之后,更无法与香港相比。此外,再以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为例,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共拥有出版机构250余家,国内主要的出版机构均集中在上海,因此,长期以来,上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出版中心。但近年来上海版图书销售占全国市场份不断下滑,2002年上海出版社39家,占全国总数6.87%,而北京则拥有全国近40%的出版机构,相比之下,上海出版业在全国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不仅如此,上海的影视、广告、设计和演艺等行业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一些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创意产业领域如互动游戏软件、动漫设计制作等方面,上海与国内其它一些省市相比,同样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在一批海内外艺术界和文化界知名人士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上海利用市中心区旧区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借鉴一些国外大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建立了几个各有鲜明特色而且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目前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个:A、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的以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为主要特色的春明都市工业园区;B、位于静安区昌平路990号和1000号的上海市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产业基地;C、位于黄浦区福佑路335号豫园商城内的上海市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设计展示交易基地;D、位于卢湾区泰康路的以创意设计产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基地。尽管这些创意产业基地目前都还处在起步或成长阶段,但发展势头很好,有的已经在海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它们将为未来上海创意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和完整的产业在上海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不仅与国际上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国内都还不具领先地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如果不能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上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将直接影响其对外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从而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将形成制约。

    2.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同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差距还比较明显,这不仅仅简单地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指标如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及比例、创意产业产品的出口等方面,同时,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人才等多方面,上海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创意产业的认识模糊,定位不明。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真正被人们所重视。而在我国,由于引入“创意产业”的时间并不长,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决策部门对于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地位和作用都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上海这样一个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且以世界级城市为目标的特大型城市来说,发展创意产业究竟有何重要意义,我们目前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因而无法准确把握创意产业在上海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完善中的战略定位。

    2)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目前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台湾等都相继颁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了创意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并以此来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国或本地区在知识创新时代的国际竞争力。而上海在这方面还缺乏一个长远的战略和规划,这对上海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3)政策支持和相关的配套手段不到位。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的创意产业,不少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由政府牵头,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优惠或政策扶持等。从国际经验来看,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支持。而由于种种原因,上海目前还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制订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上海将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国家和城市间创意产业竞争中处于更明显的劣势。

    4)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则,逐步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就创意产业来看,目前日本、韩国等国的动漫画、电脑互动游戏等产品在我国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上世纪末期上海各家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动画片中外国片已经占到70%,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文化、传媒、影视业巨头更是携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 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一次良好的机遇,同时更是严峻的挑战。

    5)创意产业人才相对缺乏。创意产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的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所以人才是关键。据了解,在美国纽约,从事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总就业人数的12%,而伦敦、东京则分别高达14%15%。而上海目前不仅在创意产业人才的总体数量上相对偏少,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将是制约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从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培育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1.深入探讨,进一步加深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把创意产业作为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创意产业以创新和创造力为核心,把文化和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促进就业人口的增长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城市近年来都把创意产业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强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支柱作用,并从政府层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以积极的扶持,如我国台湾省就将创意产业列为今后5年内继高科技产业后全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并把2002年定为“创意产业年”。因此,我们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深对创意产业的认识和研究,要把发展创意产业同提升上海的产业结构、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提高上海的城市能级和办好2010上海世博会等紧密联系起来,把创意产业作为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和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升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2.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上海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的支持体系和框架:

    1)建立由文化、经济、高校和研究机构等部门相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组成的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和组织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跨部门、跨行业的政府机构­——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或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并由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制订《2004--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2)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吸纳众多社会民间资本加入,建立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据了解,为加强对设计及创新发展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动用2.5亿港元成立基金,推出“设计智优计划”,内容包括培植新兴的设计企业、推广和表扬优秀设计项目等。上海经济、文化发达,大型企业集中,应该在基金的筹集和运作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3)尽快建立相关的统计评估体系,为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服务。目前,上海尚未建立创意产业发展的统计评估体系,因而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