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    >   楚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楚星新闻 >> 论文著作
王永:汇聚全球智慧 求解堵城之困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3780     更新时间: 2010-12-1     文章录入: chuxing

  2010年12月1日《人民日报》23版国际版刊登了全国青联委员、楚星设计公司董事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近期应邀撰写的《汇聚全球智慧求解堵城之困》。

  发表在《人民日报》23版国际版的文章截图

  以下为全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大部分发达城市城区,都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交通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却一直在探求之中。王永在文中从“让城市规划更显远见”、“让公共交通更加诱人”、“让拼车出行获得优待”三个方面为中国交通出谋划策。深入剖析交通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并推广了王永一直坚持实现的“顺风车”理念,让拼车出行的方案得以传播。

  让城市规划更显远见

  很显然,缺乏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是导致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

  世界城市规划布局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中心模式,另一种是多中心模式。由于历史原因,单中心的城市格局在我国颇受青睐,北京自然也不例外。由于不停的旧城改造和不断攀升的房价,越来越多的市民被迫离开市中心,搬到了五环、六环甚至更远的地方,但他们同时必须在市中心工作。比如号称亚洲最大的回龙观社区和天通苑社区,常年居住的人口甚至超过一些中小城市,以至于每天早上从回龙观文化小区进入八达岭高速就要花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使回龙观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回龙罐”。这些每天往返于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流动大军,把大量时间消耗在了路上,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交通压力。

  合理的城市规划应以主城为辐射中心,在主城附近规划若干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又相对独立,具备较为健全的城市功能。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城市的功能有机疏解不是简单的人口外迁,必须是城市的有机功能疏解才行。如果每个区域的城市功能相对完善,工作、居住、购物、餐饮、医疗、教育、金融、娱乐、文化等各种需求都能在这个区域内得到和城内大抵相当的满足,人们还有必要每天花上两三个小时城里城外的来回奔波吗?

  当然,规划问题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城市布局一旦形成,便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者要用前瞻性的思维来设计城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于科学的城市规划下的路网建设与完善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物质保证。我国在交通路网的建设上投入大、见效快,但在“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上还需下大力气。

  东京、伦敦、巴黎和纽约等大都市都有一个稠密的道路交通系统,也给交通管理带来可能。而中国城市的路网结构有先天不足之处。主干道往往非常宽阔,但存在很多瓶颈和断头路,尤其是各主干道之间接驳往往存在很大问题。车辆在主干道上跑得很爽,但到了路与路交接的地方,就只能像蜗牛一样爬行了。

  真正优秀的路网设计和道路规划应照顾到各个参与交通的主体和各种出行方式的不同需求。显然,我们的路网建设还停留在相对粗放的阶段,细节上想得不够。很多城市修建了八车道甚至是十车道,但竟然没有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甚至把非机动车、行人挤在同一个空间里边,城市发展和交通系统建设,主体上是为机动车服务,但完全忽略了非机动车和行人,这种路网建设是畸形的。

  在精细化的交通设计和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外部经验。比如德国,每一个公交站的位置、每一个路口、每一个车道的使用,都会有专门的设计、专门的评估、不断地优化。

  所以,调整城市规划布局思路,推动城市功能区域结构优化,完善路网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所在。

[1] [2] [3]  下一页